日光巖門票和開放時間介紹,日光巖好玩嗎
發布時間:03-29 20:43 周邊景點:日光巖(32)日光巖俗稱"巖仔山",別名"晃巖",相傳1641年,鄭成功來到晃巖,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,便把"晃"字拆開,稱之為"日光巖"。日光巖游覽區由日光巖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。日光巖聳峙于鼓浪嶼中部偏南,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,成為龍頭山的頂峰,海拔92.7米,為鼓浪嶼最高峰。
俗話說“不登日光巖不算到廈門”。日光巖是鼓浪嶼的龍頭景點,包括日光巖和琴園兩部分。日光巖頂峰一直徑40多米的巨石凌空聳立,成為廈門的象征。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時,曾屯兵于此,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。景區奇石疊磊,洞壑天成,海浪拍岸,樹木蔥蘢,繁花似錦,富有亞熱帶浪漫氣息。擁有“一片瓦”、“鷺江龍窟”、“古避暑洞”、“龍頭山寨”、“水操臺”、“百米高臺”勝景。歷代文人石刻題詠甚多,為名巖增添古風異彩。攀天梯,登臨極頂,鼓浪嶼、廈門、大擔、小擔諸島盡收眼底。琴園通過纜車與日光巖相連,以現代游樂項目為主,有“百鳥園”、“電影院”、“英雄園”等,與日光巖自然景觀形成動與靜、今與古的有機結合。景區注重環境的保護,1999年12月通過ISO14001標準,成為全國首家通過該標準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。
日光巖別名:晃巖
海拔高度:92.7米
門票:60元
開放時間7:00—18:00

日光巖游客點評
日光巖來到山頂,爬得很累,到了山頂往下看,風景真的特別美,海灘上白色的細細的沙子,陽光下的鼓浪嶼,褶褶生輝,一切美得仿佛是假象一般,鼓浪嶼,日光巖,我想這名字就是這么由來的吧。
日光巖真的是鼓浪嶼要去的一個景點....之前上網看過...聯票的五個景點就是日光巖值得一去...我就只去了日光巖...它家的門票也是最貴的...60塊...站在上面看鼓浪嶼全景....美不勝收
朝思暮想的日光巖,前一段時間終于圓了這個夢,在海邊的時候看著很高,等自己去爬的時候真的很高呢,提醒一下喜歡穿高跟鞋的妹子,不要在這時候穿哦,山路還是比較難的關鍵是人真心的很多,在最上面的那點地方你根本不可能有立足之地的,不過不到最上面你真的不知道那種感覺,真的是太美妙了,我那時去的時候是5點多的時候,夕陽倒影在海面上,染紅的江面上的船舶此時竟然是那么的富有詩意,只可惜在上面不能呆太久,朋友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日光巖.
聯票里面算是比較值的一個地方..日光巖地方很大, 完全是走迷宮的節奏~ 不知道哪里是哪里了. 爬到日光巖最頂端, 很美呀~ 日光直射下來. 據說是因為日光巖很高, 直接穿過云層, 陽光直射. 所以就叫日光巖~日光巖附近還有個鄭成功博物館, 不過,,迷路了, 找不到~~ 哈哈哈
鼓浪嶼的經典景點,但是人實在太多太多。抱著懶惰的小孩,在狹窄的過道里排隊等候,實在痛苦。的確能看到全景,但也就這么回事。
本來對于高處的恐懼的。但這里風景還很好。鼓浪嶼的道路真的是錯綜復雜啊。至少有2個門可以進。門票60.學生證半價。但是研究生不算。門票雖然貴了些,但是里面景點很多,也是有很多小岔路。好像還包括琴園、百鳥園和弘一法師的一個地方。登頂并不困難,但是有一些陡。
60元門票,算是小通票,包括日光巖,琴園和鄭成功紀念館。兒童半價30。 進門往右是日光巖寺,往左是弘一法師紀念像,拾階而上,一直往上就可以到達日光巖頂峰了。 不斷登頂的過程可以在各個小平臺休息一下,吹吹風,好愜意。 其實登頂不需要太長時間,不過最后的那個頂峰平臺很小,如果游人眾多的話,一定注意安全! 另外,全程的樓梯都比較陡峭,安全第一。 登頂后可以俯瞰整個鼓浪嶼和大海,景致很好!

日光巖的著名景點介紹
鼓浪洞天
日光巖東面巨石匾:有三幅楷書題刻,一幅橫題“天風海濤”在上端;其下二幅直題,右為“鼓浪洞天”,左為“鷺江第一”。“鼓浪洞天”每字高約1.20米,寬約1.00米,左側有楷書小字款跋三行,惜已風化,可辨讀者為:“明萬歷元年春丹陽少鶴丁一中題并書。同游者儒士黃俊明、曾一貫、曾一唯、陳建明、曾鳴鳳、洪油、洪滄。”此題刻鐫于1573年,是日光巖年代最早的題刻。
龍頭山
位于日光巖蓮花庵后側的巖石上,系1919年黃鐘訓行楷橫題“龍頭山”三個大字,其下直行跋語:“此山俗稱巖仔山???廈志:‘龍頭山即日光巖,亦曰晃巖。明池直夫有晃園,極花竹之勝。’爰泐石以存舊稱。民國八年,黃仲訓識。”字幅高2.4米,寬1.50米。
晃巖
位于日光巖蓮花庵前的巨石上有楷書橫題“晃巖”二大字,系1916年朱兆莘所書。每字高0.60米,寬0.50米。
鷺江龍窟
位于日光巖蓮花庵后的巨石上,與“九夏生寒”題刻毗鄰,系1920年前后張大河行書直題“鷺江龍/窟”四個大字,末尾款“云溪張大河”。字幅高3.20米,寬l.60米。廈門古稱鷺江、鷺門或鷺島、鷺嶼,廈鼓之間的海峽稱作鷺江。廈門島的虎頭山與鼓浪嶼的龍頭山隔江對峙,自古民間就有“龍虎守廈門”的美談。清代道光《廈門志》記載日光巖‘俗名龍頭山”,民間相傳此山巖是蛟龍棲息的地方。這幅題刻寓有贊美廈門龍蟠虎踞氣象之意。
九夏生寒
位于日光巖蓮花庵后的巨石上,系黃仲訓行書直題“九夏生寒”四個大字。字幅高3.20米,寬0.65米。 左下側署款“銕(鐵)彝書”。古人稱夏季九十天為九夏。此地巖高樹古,海風陣陣,盛夏至此,頓覺涼爽。”鐵彝”是黃仲訓的名號,他于1918年在日光巖建成瞰青別墅,題刻當是同年所書。
古避暑洞
位于日光巖半山腰,有幾塊巨石疊成的一個自然石洞,洞日之上有施士潔隸書直題“古避暑洞”四個大宇。每個字高約0.60米,寬0.90米。左側楷書署款:“施士潔題。”這里長風浩浩,歷來是人們夏天避暑的好地方。1895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臺灣后,施士潔憤而舉家內渡,先后寄居于泉州、廈門等地。這幅題刻當為此時所書。
與日爭光
位于日光巖山頂巨巖的巖壁上,系1935年朱熙楷書直題“與日爭光”四個大字,每字高約0.70米,寬約0.65米。左邊楷書題款:“民國二十四年三月,漢壽朱熙。”
閩海雄風·鄭延平水操合遺址
位于日光巖遠而亭后側龍頭山寨寨門遺址北面的巨石上,系1918年李增霨楷書直題的“閩海雄風”四個大字。每字高1.80米,寬1.54米。左邊楷書題款“戊午重九日古滇李增霨題”。此石刻右上方另有楷書直刻“鄭延平水操臺遺址”一行,其左邊署款:“民國七年戊午黃仲訓書。”日光巖是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舉義屯兵的地方,山上至今仍保存有寨門等遺址。相傳鄭成功當年在此石刻所在的巨石上筑水操臺指揮水師操練。
光復臺
位于日光巖最高的巨巖朝西的巖壁上,系1931年胡漢民的隸書橫題“光復臺”三個字。字幅高0.60米,寬 2.00米。左側行楷小字直題“民國二十年六月”,右側署款“胡展堂”。
曲徑通幽
位于日光巖蓮花庵后側的巨石上,系1918年黃摶扶楷書橫刻“曲徑通幽”四個大字。字幅高0.65米,寬2.88米。右楷書直行“戊午秋日”,左側三行楷書直行署款:“黃摶扶/書,時年七/十有一。”“曲徑通幽”形容日光巖的景觀特色,引人入勝。
重懷舊壘
位于日光巖東北麓的巨巖上,系1918年前后朱以德隸書橫刻“重懷舊壘”四個大字。字幅高1.00米,寬5.20米左側行書直款:“臨海朱以德題”。“舊壘”指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屯兵日光巖抗清復臺的遺址。廈門白鹿洞寺有民國七年(1918年)朱以德的題刻,此題刻當為同時之作。
狂波千頃
位于日光巖現鄭成功紀念館陪樓(舊名瞰青別墅)西南側的巖壁上,系1917年蔣拯行指直題“狂波千頃”四個大字。字幅高4.00米,寬1.40米。左側附行楷直題跋、款3行:“丁巳之秋,余奉命率艦駐廈,獲交黃仲訓先生。先生卜筑鼓浪嶼,/清幽高曠,擅邱壑水木之勝,開軒面海,波瀾淵浩,誠巨觀也。余暇輒過/從,三載無間。爰貢數言,藉識鴻雪。己未晉安蔣拯鐫石。”